浙江杭州:戴村再现“映山红”
发布时间:2020-05-21 11:20:44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 > 正文

萧山区戴村镇大石盖村美丽菜园一角。

一园红艳醉坡陀,自地连梢簇蒨罗。进入盛春之后,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戴村镇的云石群山上,千亩野生映山红似火绽放,与满目翠绿相映成趣。过去村民上山砍柴,每遇花丛,都会不由放慢刀速,生怕误伤了“红花娘子”。

然而近年来,人们痛心地发现,不少映山红惨遭“盗花贼”,徒留一个个土坑。去年,几位村民自发上山巡查,没想到一呼百应,衍生出了一支“护花队”。今年,山间层林尽染,又见灿烂红霞。

重现的又岂止是美景。借着全民护花的热情,去年,戴村镇因势利导,在“自治、法治、德治”的基础上,融入“智治”,嫁接时下最为热门的区块链技术,来了一场乡村治理的“数字化实验”,取名“映山红计划”。

戴村镇为何要发起这样一场计划?在数字化乡村大行其道的今天,其探索有何不同?“高大上”的区块链,到了最基层的农村,会水土不服吗?为此,记者前往目前唯一试点大石盖村,试图领略另一番“映山红之景”。

保护映山红带来的思考

记者老家就在萧山。犹记儿时,搭桥修路,祈福纳瑞,或每逢天灾,各家出钱出力,成为一代人记忆。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房越盖越好,福利越添越多,日子越过越富,却仿佛丢失了集体精神,很多事变成了“政府干、群众看”,老百姓还牢骚一堆。

镇长金聪是名“80后”,本科学的计算机,研究生读的管理学,从省里下到基层已有七年。在他看来,要重新唤回老传统,并非简单的“时光倒退”,必须遵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建立一套新的运行规则。他的基本逻辑是,通过村民对村庄的贡献积分,决定其从村庄获得的利益。

很快,金聪的构想就有了清晰构架:“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地位不动摇,但从原来的直接管理者、直面矛盾者,转变为治理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营造群众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公开环境,再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

别看村庄巴掌大,但各项事务、各种利益错综复杂。如何科学评价每位村民对镇村的贡献,还必须让众人信服?金聪想到了区块链,通过数据采集为村民画像,既公开透明,又便于执行。

带着具体运行的种种问题,金聪向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的院长陈刚求教。陈刚一听,兴趣陡增。在这位“学术大咖”看来,区块链是一种技术没错,但也是一种生产关系,社会治理就是其重要的实践场。

双方一拍即合,立马启动“映山红乡村治理数字平台”的研发。按照最初的设计逻辑,以贡献论收益,那么收益点何在?金聪认为,除了农村的各种公共服务,关键还在市场效益,只有让治理与发展“双螺旋”演进,才具备内生动力。

2019年夏日的一个晚上,金聪在微信发了一条朋友圈,讲述了他的观点:农村可盘活的资源有三,闲置农房,闲置耕地,闲置劳动力。点赞不少,而其中有位“80后”异常兴奋,甚至夜晚难以入眠。

区块链“种”进菜地里

第二天,孙国柱走进金聪办公室时激动万分,这是他自2015年担任大石盖村党委书记以来从未有过的。

与镇长的高学历不同,孙国柱几乎没读多少书,8岁下地种田,14岁赴沪打拼,后来从事装修行当。在事业干得风生水起时,他于2013年选择进入村委班子,担任副书记,从此开启另一段人生轨迹。

大石盖村2100多人口,论各项成绩,只能排在全镇中上水平。这几年,通过“三改一拆”和全域整治,村里拆出了8.4万平方米的新空间。然而,本应收归集体的土地,大部分仍被原户主占用,或堆砌杂物,或弃之不顾,成了天然垃圾场。

去年,村里启动美丽乡村提升工程。这些清理出来的闲置空地、房前屋后的零散土地,还有农户的自留地该怎么办?踌躇不定之时,金聪的谋划,犹如一道闪电,使孙国柱恍然大悟。对,打造美丽菜园!

孙国柱测算了一下,这些闲置土地大概有600多亩,若全部种上景观苗木,至少花上两三百万元,后期还需每年二三十万元的养护费。尽管看着美,却是个“包袱”。若变空地为菜地,变绿植为农植,变景观树为瓜果,不光省钱,还能“生钱”,只要阡陌分明,管理得当,其实不难看,反而多了乡味。

最关键的是,菜地正好为数字平台的线下治理提供绝佳舞台。随着讨论的深入,一纸方案浮出水面:所有菜园实行有偿认领制和末尾淘汰制,让农户“竞争上岗”,谁种得好,谁就有优先选择权,还有优先售出权;对于品质管控,数字化追溯系统也有用武之地。

孙国柱先从孙家自然村入手,一边收归集体的闲置土地,四周砌好石坎,看起来美观整齐,另一边则搞个地块做试验。前四个月免费种,此后按照1550元每亩“承包”。至于种多少、种什么、怎么种,专门组建映山红服务中心,都有详细计划和规定,并提供种苗、化肥、薄膜等农资供应,最后予以统一收购包销,老百姓只管按标种植即可。

58岁的周田娟就是最早试水的,去年9月开始,种了几畦蔬菜,没想到才收了一茬,毛收入就达到3000元。这不,试种结束后,首批200多亩土地公开“招标”,周田娟主动认领3亩,按计划全部种上芋艿。她估算,一年下来,刨去租金等成本,每亩收入可达近万元。

走进孙家自然村,记者看到,13个分散地块,个个插着铁牌,上标组长和二维码。手机一扫,菜地整洁、作物长势、病虫害情况、种植、用肥等信息一览无余,人人可以打分评价。

疫情期间试牛刀

为了让更多老百姓参与和监督,戴村镇将种菜变为互动环节,发起“初心菜园大比拼”。与之对应的,还有个活动叫“平安家庭大比拼”,前者扫的是地头铁牌,后者则扫门头铭牌,同样可打分,但比的是平安参与、邻里和睦、家庭和谐、卫生整洁等。

除了这两个长期活动,通过手机小程序,任何一个村民还可以点击“我要发起”或者“我要参与”。而每一次的参与,都会变成不可篡改的积分,记录下对村庄的贡献。“红花榜”上实行每周、每月排名,还有总排名,谁都能看到。

疫情期间,积分制就发挥了独特作用。村里总共设置了6个出入口,实行三班倒,每班3个人,一天就需要54个人。别的村庄很多靠花钱请社工,可大石盖从头到尾没花一分钱,大家还抢着来执勤。

1998年出生的张余洁,就发起了一个活动,半夜给志愿者们送热水、送点心。结果集合了一帮小伙伴,都是村里在读的高中生、大学生。“我原来以为志愿者活动只是城市社区或校园的产物,没想到也能为村庄出一份力,我们都觉得特别有价值。”

孙国柱告诉记者,起初村里还担心,后半夜找不到志愿者,可近三个月,基本都是半小时内召集完毕。“参与卡口执勤的,不少还是回乡的‘大老板’。若是村里花钱招社工,他们肯定不会来,而有了这种氛围后,大家都主动报名。”

“归根到底,群众与数字平台系统的纽带,并非行政命令,而是市场机制,再以技术手段进行加固。”戴村镇党委书记俞国燕告诉记者:“‘映山红计划’刚起步,通过前期运行,让大家有了不少信心,接下来,除了不断优化治理结构,向更多村庄进行推广,还需做好发展文章,推动可持续治理。”(记者 朱海洋)

标签: 浙江杭州 戴村 映山红

最近更新

关于我们| 广告报价| 本站动态|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905 144 107@qq.com

同花顺经济网 豫ICP备20014643号-14

Copyright©2011-2020  www.thxx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