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管持续,第三方支付机构戴“紧箍”。5月21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第三方支付行业已收到25张监管罚单,罚没金额合计超2.38亿元,其中不乏上亿级罚单,也再现多家机构被多次处罚。记者对比上年同期数据发现,今年支付机构被罚金额超上年的5倍,单次被罚金额大幅增加,反洗钱监管趋势加码。
据央行成都分行网站5月20日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第三方支付机构成都摩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摩宝”)因违反《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央行成都分行对其给予警告并处7万元罚款。5月15日,支付公司敏付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敏付科技”)也因九项违规被南宁中心支行警告,并没收违法所得19488.71元,罚款137万元。
针对此次处罚事件及后期整改事项,北京商报记者对成都摩宝、敏付科技两家公司进行采访,截至发稿前成都摩宝未给出进一步回应,敏付科技则表示,不方便接受采访。
上述案例只是支付行业被罚的一个缩影。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第三方支付行业今年内已收到至少25张监管罚单,涉及20家支付机构,被罚没金额合计超2.38亿元。25张罚单中,包括百万级罚单9张,千万级罚单4张,其中,4月29日被罚的商银信公司,因涉16项违规行为一次性被罚1.16亿元,刷新支付罚单最高纪录。
去年上半年,支付机构共收到52张罚单,涉50家机构被罚,累计罚没金额共计4527.71万元。从罚单数量来看,去年同期罚单数量是今年的两倍,但在处罚金额上,不足今年的1/5。而罚单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主要源于今年的反洗钱监管加码。
2019年上半年,支付机构被罚原因主要包括违反银行卡收单管理规定、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以及违反非金融支付服务管理等,在处罚金额上,大多机构单次被罚在50万元以下,百万级以上罚单仅6张,未出现千万级巨额罚单。而今年上半年,20家被罚机构中,有17家支付机构因涉反洗钱违规被罚,处罚金额达2.36亿元。
今年反洗钱监管罚单频出,一方面体现了强监管加码,另一方面也侧面反映了机构违规情形在加重。“正如此前的政策信号与预期,当前监管在加大支付机构的检查监管力度。”德勤中国反洗钱中心合伙人余培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近年来,非银行支付机构急剧膨胀的同时,在备付金、结算、“二清”等方面出现违规,行业乱象频现。对此,央行不仅收紧了牌照发放,严控市场准入,同时也在加强清理和整顿存量机构的各种违规行为,将日常行为纳入监管之中。
另据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近年来,随着断直连完成、备付金100%缴存,多家中小支付机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收窄。在行业强监管大背景下,支付市场寡头效应逐渐凸显,小型支付机构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为了牟取暴利,部分小型支付机构不惜铤而走险,甚至参与到犯罪活动的业务链条中。
“监管下发巨额罚单这样的雷霆手段,也是为了警示犯罪分子和从业机构,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与利益。”在余培看来,当前,反洗钱是发现、打击、预防犯罪的重要抓手,同时,反洗钱已成为国家战略,在FATF(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互评估的大背景下,中国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反洗钱监管力度的趋势呼之欲出,建议从业机构重点关注。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