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经营利润倍增计划驱动下,中环股份(002129.SZ)一季度取得净利润同比增长114.6%的亮眼业绩。与此同时,中环股份在光伏大硅片和半导体硅片的扩产计划都在提速。
下游需求爆发 G12降本优势凸显
随着“碳中和”理念在业内深入落实,全球各地都逐步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应用,全球电力生产结构正逐渐向可再生能源发展,其中,光伏发电成为增速最快的可再生能源。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未来5年全球光伏市场将快速攀升,其中2021年新装机量将达到150-170GW,2025年有望达到270-330GW,并可迎来较长时间的持续发展机遇。
伴随近年来光伏产业下游市场的需求涌动,2019年,在市场上硅片尺寸混杂但总体不断增大的背景下,中环股份将半导体的12英寸拉晶技术应用在太阳能行业,率先推出了210mm大尺寸光伏单晶硅片G12。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市场主流硅片尺寸中,158.75mm(M2)和166mm(M6)尺寸合计占比达到77.8%,M2是现有电池生产线最易升级的方案,而M6是现有电池产线可升级的最大尺寸方案,它们也被视为近两三年的过渡尺寸;2020年,182mm(M10)和210mm尺寸合计占比约4.5%,但在2021年其占比将快速扩大。据TrendForce预测,到2022年,M10、G12合计市占率将达到55%。
相比此前市场主流的M2和M6硅片,G12硅片表面积分别提升了80.5%和60.8%,可大幅降低光伏电站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G12 P-PERC 60片半片组件较M2 72片半片组件功率高出200W,组件转换效率高出0.91%,达20%以上,叠加高效电池,功率可突破610W;在电站建设环节,G12对比M6的LCOE可降低4.1%。综合来讲,G12可高效摊薄全产业链成本,令硅片、电池片、组件、电站建设等下游环节受益。此外,在降本增效的行业潮流下,头部电池组件制造商近年来新建的电池产线皆可从210mm向下兼容,逆变器端配套产品也陆续发布,大功率组件600W+生态联盟加速形成,大尺寸产业链扩产速度超出预期。
加速扩产 超前布局成效显著
顺应潮流,中环股份剑指大硅片扩产,主要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布局展开。公告显示,本次项目以宁夏中环为实施主体,主要建设内容为借用银川中环工程管理有限公司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完成的智慧工厂厂房及相关设施,在其中完成工艺设备安装和二次配管配线安装工程。主要产品包括CZ高效单晶硅棒(G12),达产后年产量50GW。
截至目前,在210mm产业生态联盟已基本形成的格局下,中环股份在G12领域占据绝对市场份额。2020年末,中环股份单晶总产能中G12产能占比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超过99%;2021年2月,业内最大单体单晶硅投资项目宁夏中环六期50GW硅片项目签约落地,项目总投资120亿元,预计将在未来两年内陆续投产,到2021年底公司硅片产能预计将达到85GW,2023年达产后,中环光伏单晶硅片总产能将达到135GW以上,其中G12产能将超100GW。届时,中环半导体的规模和成本优势将进一步强化,从总产能来看,甚至有望超越目前的另一硅片寡头——隆基股份。
今年以来,中环半导体单晶产能稼动率维持高水平,产销规模占比稳步增长。今年第一季度,中环股份实现营业收入74.6亿元,同比增长65.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亿元,同比增长114.6%;业绩超过预期。另据中环股份最新公示的5月单晶硅片价格,G12硅片报价上涨0.3元/片,G1硅片上涨0.17元/片,M6硅片报价上涨0.185元/片,这已是中环股份自3月1日公示价格以来,第三次率先调整硅片价格,行业定价权与话语权凸显。
“倍增”驱动 混改协同效应显现
TCL科技(000100.SZ)入主中环股份后,从资本、产业、制度等方面赋能,持续助力中环股份的研发投入和良性发展,并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业务,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布局。在光伏产业以技术、产业生态和极致效率共同驱动的新一轮格局重塑中,中环股份借助新机制新动能,趁势提出“2021年经营利润倍增计划”。“倍增”计划驱动下,中环股份一季度业绩亮眼,产品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盈利能力皆呈现逐月提升态势。
随着“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慧工厂项目”的投建,中环股份在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的产能、技术等综合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在半导体硅片这一科技属性赛道也将取得进一步突破,公司估值有望持续提升。放眼行业,G12的产能扩张也有助于推动大尺寸产业链和全球光伏产业平价上网的加快发展,对光伏产业的优化升级和“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