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本市场“宠儿”,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在今天被“迎头暴击”,盘中一度超跌9%,引得锂电产业链及重仓相关股票的基金也应声调整。
截至12月24日收盘,上证指数收跌0.69%,创业板指跌2.27%。板块方面,稀土板块领跌,新能源汽车指数一路下滑,光伏、特高压、纯碱板块普遍走低。个股方面,宁德时代跌7.28%,长城汽车(行情601633,诊股)、亿纬锂能(行情300014,诊股)、天齐锂业(行情002466,诊股)、阳光电源(行情300274,诊股)跌超5%。
对于上述板块下跌,多家基金公司认为,除了全球首条钠离子电池规模化量产线呼之欲出,以及市场担心整车厂无法承担“碳酸锂涨价+补贴退坡”外,交易层面也有一定影响。新能源板块近年来表现一骑绝尘,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上相对较高的位置,消息面引发短期博弈,因此产生了较大幅度的波动。
多家公募表示,虽然新能源车,风电光伏等领域,行业依然会保持较好的增长速度,这些领域内大概率会持续有投资机会。但在风险方面,要警惕过于追逐短期热点。
重仓基金“受挫”
截至收盘,宁德时代大跌7.28%。这已经是本周以来宁德时代第二次大跌,本周一宁德时代单日跌幅超过6%。受宁德时代的影响,今天锂电池板块跌幅较大。截至收盘,锂电池板块跌幅超4.3%。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公募基金三季报披露的情况,三季度公募基金第一大重仓股易主,宁德时代反超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成为公募基金第一大重仓股。
记者进一步发现,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持有宁德时代股数最多的主动权益基金是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持有流通股数396.29万股,中欧时代先锋持有346.77万股。此外,华夏能源革新股票、东方红启动三年持有和汇添富消费行业持有流通股数均超过300万股。
根据天天基金估算的净值,农银汇理新能源主题估算单日净值跌幅为3.21%,中欧时代先锋的估算净值跌幅为2.09%。
上述这两只并不是跌幅最大的基金。根据天天基金估算的净值,今天净值跌幅居于前列的基金几乎都重仓了新能源。如长江新能源产业混合估算的单日净值跌幅达到5.05%,招商安润混合、信达澳银中小盘混合的估算单日净值跌幅也均为5.04%。
尽管基金名称中没有体现“新能源”,但是从三季末的持仓看来,招商安润混合的第一大重仓股就是宁德时代,而信达澳银中小盘的第一和第二大重仓股分别为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行情002460,诊股)。
有部分知名基金经理旗下的基金也遭遇了重挫。其中,富国基金杨栋管理的富国清洁能源产业估算净值跌幅达4.88%,上投摩根孙芳管理的上投摩根核心优选混合估算净值跌幅为4.82%。
新能源主题ETF亦不能幸免。记者注意到,今天跌幅前20的ETF中,除了名称中包含“新能源”和“电池”的就有15只。其中不少ETF的跌幅都超过4%。
有意思的是,跌幅最大的两只ETF是稀有金属ETF和稀有金属ETF基金,这两只ETF的跌幅分别为4.73%和4.62%。这两只ETF跟踪的是稀有金属指数,该指数的前十大重仓股是赣锋锂业、华友钴业(行情603799,诊股)、北方稀土(行情600111,诊股)、天齐锂业、洛阳钼业(行情603993,诊股)、盛新锂能(行情002240,诊股)、江特电机(行情002176,诊股)(维权)、雅化集团(行情002497,诊股)、天华超净(行情300390,诊股)和盛和资源(行情600392,诊股)。
下跌“元凶”
对于以光伏、风电、锂电为代表的板块下跌,多家基金公司认为除了负面报道的影响,以及全球首条钠离子电池规模化量产线呼之欲出,和市场担心整车厂无法承担碳酸锂涨价+补贴退坡外,还有年底资金交易层面等因素,如机构调仓,绝对收益资金兑现收益等。
德邦基金电新行业研究员汪宇也赞同上述观点。他分析称,资金面上,上周五证监会出台政策限制内地投资者北上交易的权限。同时,光伏、锂电板块的整体估值在40-60x,风电也在9-11月份出现了一波估值修复行情,在没有重大事件催化的情况下市场观望情绪浓厚,叠加周五利空政策导致三大板块出现较大回撤。
“宁德时代的大跌主要由于某公众号文章的广泛传播以及美国媒体对公司的讨论导致,引发了市场对电池竞争格局、全球政治贸易环境的担忧。”平安基金表示,当前新能车和电池生产制造环节仍然处于前所未有的景气周期当中,新能源行业的竞争是市场化行为,个别国家或者媒体的言论攻击并不能改变头部公司竞争力强大的现状,也不能改变行业竞争格局。
“目前是业绩真空期,市场更多是围绕着主题、热点行业来布局,变化较快带来波动,缺乏明确的投资主线。”华南一家基金公司研究人士称。
该研究人士坦言,今年的高景气成长板块新能源车、半导体当前估值已包含对明年业绩继续维持较高增速的预期,预期差变小,机构投资者心态开始趋于保守,一部分资金选择撤出观望。同时,光伏行业龙头最近持续降价,导致市场对明年产业链供给过剩利润率下降的担忧,板块也出现了明显的跌幅。
国泰基金称,市场普遍认为锂电大跌可能有两大原因:一是全球首条钠离子电池规模化量产线呼之欲出。该产线规划产能5GWh,分两期建设,一期1GWh将于2022年正式投产,这对锂电池板块或有冲击。二是市场担心整车厂无法承担碳酸锂涨价+补贴退坡,“我们认为,除了以上原因,交易层面也有一定影响。新能源板块近年来表现一骑绝尘,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上相对较高的位置,消息面引发短期博弈,因此产生了较大幅度的波动。”
华东一家公募人士也认为,近期市场波动更多源于资金存量博弈,投资人不必太在意短期的市场表现,应更多关注明年的整体布局。
创金合信基金经理曹春林此前也表示,新能源属于高成长性的行业,短期波动略大属正常现象。同时,高成长性股票一般在年末到明年初会有估值切换。
诺德基金高级研究员阎安琪认为,今年新能源汽车板块相关公司涨幅较大,一方面是因为盈利增速有明显提高,另一方面在政策明显支持下,行业未来发展确定性较强,市场给予了较高的估值。在年末业绩空窗期时,市场对以下因素担忧加重,导致近期板块回调。
阎安琪表示,以不断上涨的碳酸锂为代表,市场担心较高的原材料价格会影响锂电池企业的盈利能力,甚至在未来如果价格继续上涨,顺价到车企,可能会影响到终端销量。“另外,今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公司业绩较好而加大了资本开支,同时也吸引了其它行业巨头进入市场,市场担心明后年产业链竞争加剧,从而拉低行业整体盈利能力。”
兴银基金基金经理林德涵认为,近期新能源汽车板块大幅调整有三点原因。首先,年初至今新能源汽车板块大幅上涨,部分投资者年底有兑现收益的冲动,导致资金层面对该板块构成不利影响;其次,美国最新的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迟迟未能落地使得市场有所担忧明年美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需求;最后,拜登曾公开发表演讲表明对中国新能源(行情600617,诊股)汽车产业领先美国的担忧,因此市场担心美国政府可能出台一些限制国内电池企业供货的政策。
明年还有机会吗?
汪宇对明年的光伏、锂电以及风电需求并不担忧。他表示,光伏产业链深度博弈的结果带来价格回归合理位置,激发下游的装机需求。锂电板块产业链排产紧张,部分环节近期依然出现了小幅涨价。风电进入平价和市场化竞争的环节,行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我们对新能源汽车长期发展抱有信心。”阎安琪称,前期美国补贴政策可能有延期,但排放政策确定趋严,全球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共识未减。国内市场,相关公司发布了春节招聘启示,产业处在正常生产中且淡季不淡,有可能相关公司业绩在一季报中再次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我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向好较为明朗,短期股价调整更多是来自情绪面的影响。相信相关公司估值调整到位后又会迎来布局时点,建议投资者积极关注终端需求以及新技术的发展方向。”林德涵称。
“以新能源为核心的双碳主题仍然是未来几年的市场主线,短期扰动不影响长期投资价值。”针对当前连续震荡调整的市场,平安基金认为可以谨慎但不乏乐观。短期来看,市场风格趋于均衡,随着稳增长政策的相继落地,继续积极配置以下板块:稳增长线条,如基建链、地产链、金融、食品饮料等;军工;汽车智能化及零部件;碳中和碳达峰相关行业等。
“如果看2022年的估值,新能源板块就比较便宜了。因此,只要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新能源这种成长性行业的时间价值是很高的,长期持有将会有不错的回报。”曹春林称。
前述华南公募人士则对此表示谨慎。他认为,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成长类公司还需要一定时间来消化估值。“对于新能源、光伏行业,我们长期看好,短期偏谨慎。”
大成聚优成长拟任基金经理韩创同样认可新能源行业作为长期投资方向的价值。但令他警惕的是,如今这一“超强赛道”已积聚了较多投资者,交易比较拥挤。如此一来,明年选择个股的重要性和难度显著提升。
“这一板块今年持续上涨,可能是因为新能源是高景气度板块,受到了市场追逐。”不过,韩创认为追逐景气度的前提,是要求行业景气度不断加速。如今年行业增长10%,明年增长20%,后年增长30%等。
“新能源能不能如此增长还需要观察。”韩创表示,投资者需要关注到,目前依然有部分新能源产业链公司的股价没有调整。如果不匹配良好的竞争格局,恐难以持续。
“但新能源如果能在明年有所调整,或带来较好布局机遇。”韩创说。
博时基金也认为,虽然新能源车,风电光伏等领域,行业依然会保持较好的增长速度,这些领域内大概率会持续有投资机会。“但在风险方面,要警惕过于追逐短期热点。”
该公司解释,比如今年新能源每个环节需求都很好,但是供给短期扩张不出来,短期价格上涨较多,但其中很多环节从中长期看没有什么壁垒。一旦到某个节点,行业竞争者变多、产能扩张变快,这个时候即使公司的盈利还是很好,但有可能股价已经不涨甚至出现大幅下跌。“投资者如果不是特别专业,可能很难意识到这个情况,所以要警惕盲目追涨,只关注短期的景气度。”
国泰基金直言,未来新能源板块的投资难度会增加,需要下沉到结构性的子行业甚至个股的角度。建议投资者通过优秀的主动权益产品进行布局或定投,切勿盲目追高或抄底。
热门